當防疫成為常態 台灣基進的三點呼籲

指揮中心宣布7月27日零時起至8月9日將降級為二級警戒。
【7/27調降為二級警戒,降哪些?】看 3Qi.tw 陳柏惟 整理:https://reurl.cc/Nr9WO6

有賴前線醫護的辛勞與民眾的積極配合,目前台灣第一劑疫苗覆蓋率有望在月底達到25%,這個數字距離達到國際上群體免疫的標準,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要努力。

我們看到疫苗覆蓋率高的國家,例如英國、美國、以色列,皆在「解封」後發生確診數飆升的狀況;日韓的東京與首爾,也在管制鬆綁後因疫情復發反覆升級警戒等級。

防疫未達這些國家階段的台灣,該如何在管制與民生間取得平衡,不至於陷入朝令夕改,解解封封,增加經濟復甦不穩定性。對此,台灣基進提出降級後可能發生的 三點憂慮,並分別提出針對危機可作為因應的三點呼籲

1️⃣ 跨縣市傳播鏈

台灣是世界少數做到短時間控制變種病毒株的社區疫情爆發,甚至還能把病毒侷限在少數城市。但台灣全島是一日生活圈,27日降級後縣市間的非必要移動必然會增加,如何防堵壓制在北部的社區傳播鏈隨降級外擴,是目前的當務之急!例如今(23)日高雄連續21日的+0破功,就是由於便捷的交通網路造成病毒外擴。

📣 我們呼籲:
鬆綁莫鬆懈,為台灣終極回歸正常生活的大目標,做有責任公民。27日降級後,國人千萬不要報復性出遊或消費,請選擇 「嘗試性消費」與「嘗試性出遊」。若進行跨縣市移動,首先思考是否有其「必要性」,尤其中南部前往北部的民眾,務必更警惕身體狀況,往返後主動進行自主健康監測外,如果經濟允許,也可進行自主快篩,養成全民風險意識。

透過三級警戒超過兩個月的封鎖,台灣將本土社區感染控制在北部。接下來的階段將作為觀察期,逐步監控區域間的疫情變化。只要大家循序漸進,我們必然能磨合出台灣社會的「新常態(New Normal)」,在遵守防疫原則下,回復到和以往的區域交流生活。

2️⃣ 變種病毒株入侵與疫苗覆蓋率

鑒於各國反覆爆發疫情的主要原因,幾乎都是放鬆國內管制+新型病毒株,且 Delta病毒株已經證明可以在疫苗覆蓋率高的地區傳播,但仍能有效預防重症。台灣必須在疫苗覆蓋率提升的同時超前部屬,做好「終究會進來」的準備。

而隨著國內疫苗數量不斷增加,接種類別也將擴及一般群眾、注射第二劑的族群,接種疫苗衍生的勞動權益也必須明確定義。例如台積電已率先喊出「疫苗假」,那一般勞工、公務員、軍警、醫護人員要注射疫苗,可以請什麼假別呢?衝疫苗覆蓋率的同時有什麼權益該留意?希望指揮中心研議公布,提升接種疫苗的權益也可有助於達到全體免疫 。

📣 我們呼籲:
就算疫情持續穩定,台灣必須維持一定的防疫強度。包含高強度NPI(口罩、分流、消毒、控制群聚)、疫調匡列(大範圍+快速)、有效篩檢這幾種工具,每一項都能降低R0(基本傳染數:在沒有任何防疫作為介入,同時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一個感染到某種傳染病的初發個案,會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多少個人的平均數)。

維持防疫工作的強度,除了為疫苗覆蓋率的提升爭取以時間與空間外,也持續深化全民風險意識與應變危機的靈活度。可以想著回到正常生活可以做的事,但不要想著再回到什麼防護都沒有的時代。

3️⃣ 防疫疲勞造成疫情反覆

小心防疫疲勞造成疫情反覆!「防疫疲勞」不僅在封很久的狀況下存在,同樣措施重複使用,人民遵守程度會越來越低,效力會逐次遞減,例如日本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的執行強度可能不到第一次一半。因此在2021年的此時,若第二次疫情爆發後,再次清零的機率就比較低。

📣 我們呼籲:
台灣的目標應是「新常態(New Normal)」,而不是回到完全正常的生活,想回到「清零」並不容易。包括教育、補教、托育、宗教、服務業、八大行業等等,勢必還要經歷一段轉型陣痛,政府應該開始研議,針對難以透過降級恢復以往活動的產業的紓困專案。而防疫期間高度仰賴的數位工作平台,也衍生資安疑慮,必須建立全面性的監管機制。

防線不是只靠國境,防疫需有全民意識。未來的防疫戰略,不是要喊價式的追求清零,是要追求侷限在某個可受控程度內。這必須透過政府與民間的積極溝通與說明,逐步養成全民共識,在可預期的武漢肺炎流感化的未來,成為「與病毒共存」的新型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