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經歷烏克蘭求不得的「那囗年」
文/台灣基進國際部專員 北屯楊欣怡|為下一代,做對的事

日前有媒體獨家視訊專訪烏克蘭議員,同時也是烏克蘭選民之聲黨(Golos)黨魁盧狄克(Kira Rudik)時,她非常實際也非常誠懇地說:「如果烏克蘭有多至少 一年 的準備時間,我們會建更多防空洞,我們會做更多訓練,我們會讓平民和軍隊做好準備,確保每個人知道怎麼因應。」

這個訊息,去(2022)年盧狄克訪台時,曾經說過,而這次在獨家專訪中,又強調了一下,想必對她來說,這是給台灣人民最實用也最真切的提醒。

盧狄克的提醒,跟今年一月初,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針對台海若在2026年發生戰爭,進行24種想定下的兵推結果,有一個「共通」的訊息: 備戰,和應戰一樣至關重要。

至於應該做什麼準備,除了盧狄克所提到的防空洞、軍民訓練外,美國CSIS長達165頁的兵推報告書中,分析了阻擋中國入侵台灣的四大要件,我們可以視為此份兵推報告書最重要的「 戰前預備守則」:

一、 加強台灣地面部隊的戰力
二、 台灣在戰前就展開與美軍的合作,且在開戰時美國第一時間聯合作戰
三、 美軍必須可以運作在日基地,且強化美日台三方關係
四、 美方應增加遠程反艦導彈的部署

在上述第二點的說明中,則特別強調,台灣無法複製所謂的「烏克蘭模式」,烏克蘭開戰後,美軍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未直接進駐部隊,但兩者都跨境運輸大量物資與設備進入烏克蘭;但是台灣必須在「開戰當下已完全備齊戰爭所需」:物資、訓練、設備、武器等。

烏克蘭議員盧狄克的專訪,與美國兵推報告書的建議,兩者都在疾呼,戰爭並不是開打時才是開始的, 下場戰爭的首場戰役(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已經登場,這第一場戰役的關鍵就是戰前的準備,並且必須多面向地在部隊戰力、外交強化、基礎設施、軍備購買、認知作戰等面向同步展開。

而今,包括北約、歐盟,乃至於日前法澳2+2部長級會議聯合聲明,以及美國有意進駐菲律賓軍事基地並啟動關島新基地等消息,也包括日前德、法、東歐各國議會與政治領袖紛紛訪台或視訊見面,甚至近20位美國眾議院議員呼籲美國政府與台灣重新恢復正式邦交關係與終止一中政策等,都再再彰顯世界各國看重台灣,有意支持台灣之意。

對台灣來說,盧狄克議員所遺憾的,「如果烏克蘭能夠好好準備戰爭的那一年」,就是2023的此刻,當國際戰略風險專家皆分析,習近平破例連任後,未來5年是台海最兵凶戰危的5年。我們認為,台灣政府應當利用如今國際情勢對台大好之際,除對外與各國強化多邊經貿與政治關係,對內也應積極備戰、普及民防,同時強化台灣人心防和國族認同,遏止中國滲透。

美國即將在272億美元(約台幣8160億元)的基礎上,再次對烏提供美金20億元(約台幣600億元)軍援,並首次納入長程武器。而烏克蘭透過不屈的奮戰,也印證了只要堅持信念和價值,「朋友就會來」的道理。當全世界都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帶來的危險,紛紛對台灣伸出友誼的援手,接下來台灣內部應有意識地會應來自民主盟友的善意,枕戈待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