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大學教授,留學法國博士,這些頭銜可能會讓你以為,台灣基進不分區立委排序第一的候選人史惟筑,不過就只是另一個「家裡有錢到可以送出國念藝術」的富二代,一時心血來潮決定從政──這絕非事實。

​🏦「帝寶保母」史惟筑​

史惟筑大學畢業後到出國前的工作之一,是協助製作高檔知性兒童節目。這些節目的小來賓們大多出身不凡,住在台北豪華地段。節目助理的工作與打雜頗為接近,任務之一是要負責安全接送小朋友,其中一位小朋友住在帝寶,當惟筑護送他上下車時,帝寶小朋友的媽媽豪氣地說:「哦,我希望我兒子能走戲劇。」​

惟筑直覺地回應道:「我就是念戲劇的唷!」

帝寶媽媽笑了一下:「不是像你那種的。」​

我們看到的高檔知性兒童節目,就是像這樣製作出來的。我們看見的所謂文化品味,是這樣透過其他人以勞力保護、堆疊、幫襯出來的。「有錢人好像什麼都比較會」,他們即使嘗試失敗了也有人撐,夢想是一種昂貴的東西,但台灣社會傾向於不討論。​

加入台灣基進,當然是因為想要奉獻一己之力保護台灣,國家主權與安定是第一要務,但除此之外,史惟筑同等關注的是藝術與文化工作者的經濟保障,也因此提出一系列政策。​

近年來,台灣在南韓的激勵之下,有一股「文化立國」的呼聲。電影、電視當然是其中大眾最「有感」的一項,但若要打實文化根基,影視化已經是產業最終輸出的下游,有好的小說、劇本、漫畫、圖文創作,才能有好故事,有不懈付出的攝影、造型、美術、音樂、剪輯、音效、後製人員,才有震撼人心的最終成果。​

但是,直到精美的成品展現在觀眾眼前之前,這些廣義藝術文化工作者的生活,是相對沒有保障,也得不到掌聲的。這些就是帝寶媽媽說的「不是你那種念戲劇的」,無論哪個行業,鎂光燈照不到的地方,總有一群人在努力,沒有了這群人,台灣不可能成為「文化大國」,但我們卻從不討論,該怎麼支撐這些人活下去。

💰💸「有錢就是成功,成功就是品德」​

台灣人很可愛善良,大家敬佩成功者,但很少檢討成功手段,從郭台銘、吳欣盈都能出來刷一波存在感就明白,台灣人對成功者的道德容忍度是很高的。甚至,成功本身有時候就會證成「品德」(Merit),無論是「白手起家」,或是「投胎正確」,有錢就是成功,成功就代表有資格得到這種「福報」,換句話說,成功本身就是美德。​

台灣社會不討論階級,儘管階級無所不在。史惟筑留學法國期間,為了籌措學費與生活費足足做了八年的技術工人,跟全世界各個國家不同膚色的留學生一起,在血液中心從事本地人不願意做但又非得有人做不可的重複性勞動。尤其當聖誕節來臨,法國人全部都已放假去闔家團圓時,站在血液中心車站出口,放眼望去沒有白皮膚的人。​

「啊,我就是外籍勞工。」史惟筑這麼想。後來回台灣,走出中壢火車站時,看見那些摩肩擦踵的外國移工,既視感揮之不去。​

有些人留學可以不用去碼頭、血液中心排班做工,可以「專心念書」、偶爾在IG上打卡說又去了什麼餐廳。就像,同樣是留學,也不是每個人都會上街跟圖博人站在一起,大聲抗議中國一樣。每個人有自己的生命歷程,住帝寶有住帝寶的命,佔用國有地、違法蓋停車場的又是另一種命。​

這一次,讓我們停下來想一想,是否「任何手段的成功」都值得鼓勵?那些人是否真能「代表你」?還是,你會覺得,來自高雄本省家庭,做過八年藍領勞工才在大學任教的史惟筑與你更為接近?​

你的唯一一張政黨票,真的還需要為那些本來人生就已經抄捷徑的人錦上添花嗎?還是,你願意給自己一次新的嘗試,新的機會,讓這個社會重新看見更加平等、自由、博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