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進是台灣的側翼 從主體性回應翁達瑞《泛綠小黨發展困境》
台灣的政治不應被任何政黨壟斷,台灣的主體性不是任何政黨情感的投射(最熟悉的反面案例就是中華民國與國民黨的 黨國不分);政黨存在的目的,在於維護台灣的「主體自在」,發展台灣的「主體自為」。政治的終極關懷在於政治共同體的發展,而政黨是通往目標的過程;我們在乎的是台灣的未來,不是政黨的興衰。
借用索羅門王的案例,以台灣為本位的真母親,就不會陷泥在民進黨本位的思考,而能正面看待本土多元政黨的共存、合作與競爭。
我們執著的是台灣,不是民進黨。
團結拚防疫,實質稱醫護
武漢肺炎全球確診人數已經超過9500萬人,在秋冬疫情更加險峻的此刻,台灣守住的每一天,都令世界豔羨,都是非常重大的成果,但這些成果是許多前線人員勞心勞力的付出。
台灣正名當著時!下一站:🇨🇿捷克。
台灣外交正名的「戰略清晰」已是不回頭的趨勢。經歷過蘇聯壓迫的東歐、前蘇聯國家,在對抗俄援烏展現高度積極,對轉型正義、文化自主、抗侵略滲透也有豐富經驗。這些國家因歷史與地理位置因素,在友台立場上顯著,是台灣外交單位應該重點交流、發展關係的對象。
除了生氣之外還能做些什麼
在當下台灣的國家局勢險峻的狀況下,任何削弱抵抗、刻意呼應中共的行為,都一定會造成傷害。但究竟這些行為,是否濫用言論自由?是否違反《兩岸條例》而受到裁罰?我們除了生氣之外,還能做些什麼?